心传心学见都俞,秦火烧来一字无。
若道汉儒无补益,如何留在授书图。
伏生授书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生授书图》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伏生授书图》描绘了汉初儒者伏生向汉朝宫廷派来的学者讲授《尚书》经文的情景。这幅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是王维现存最著名人物画作品之一。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为太原祁县,后迁至蒲州。他的诗和画作在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被后人推崇备至。他的创作涉及绘画、诗歌和音乐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山水画和佛教题材的画作。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王维在《伏生授书图》中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展现了伏生教授的场景。伏生的形象被刻画得非常生动,他须发苍白、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他盘坐在案几后的蒲团上,右手执卷,左手指点其上,嘴唇微启,似在认真讲授。画面的背景是一座简朴的书房,墙上挂着一幅未完成的壁画,显示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
《伏生授书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佳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它反映了汉代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伏生将《尚书》藏匿于壁中,以保全儒家经典不被毁灭。这幅画通过王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伏生年逾九旬仍坚持不懈地传授知识的精神。
《伏生授书图》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也成为了研究汉代儒学、王维艺术创作和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