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孟昭韵

凄风何处起,击柝报严更。
共此可怜夜,相看太瘦生。
灯挑檐雨落,茶煮石泉鸣。
犹有弥明叟,联诗慰逸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马孟昭韵,是元代诗人顾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 作者顾瑛:顾瑛(约公元1290年-约公元1360年),字千里,号东篱,又号夷白,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画家。他不仅擅长文学、绘画,还精通音乐、书法,被后世誉为“元代三大家”之一。
  • 创作背景:虽然关于《和马孟昭韵》的具体创作时间和原因未在现存文献中有确切记载,但结合顾瑛的其他作品及生平来看,此诗很可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由其本人或友人所作,用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1. 诗意与艺术特色
  • 凄风何处起:诗的开头以“凄风何处起”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敏感觉察。
  • 击柝报严更:“击柝报严更”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敲柝”(即打更,古代的一种夜间巡逻方式)也暗示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寂寞生活。
  • 灯挑檐雨落:接着,诗人描述夜晚的景象,通过“灯挑檐雨落”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雨夜中的孤独感和对温暖环境的向往。
  • 茶煮石泉鸣:“茶煮石泉鸣”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炉前煮茶,泉水叮咚的声音伴随着他的沉思和感慨。
  • 联诗慰逸情:最后两句“犹有弥明叟,联诗慰逸情”,表明尽管诗人感到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但在朋友的陪伴下,他找到了慰藉和慰藉,体现了友情的力量和诗歌的治愈作用。

《和马孟昭韵》不仅是顾瑛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元代诗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进而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