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别郑鹏南佥事

借屋青山下,移舟百里程。
我惭徐孺子,君是郑康成。
夜语破春梦,天寒闻霰声。
行藏一尊酒,岁晚更同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别郑鹏南佥事》是宋末元初的诗人龚璛的作品,创作于这一时期。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龚璛,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自高邮徙平江,与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在宋末元初时期,他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晚年以浙江儒学副提举退休。
  • 龚璛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与人生价值的感悟。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借屋青山下,移舟百里程。
    我惭徐孺子,君是郑康成。
    夜语破春梦,天寒闻霰声。
    行藏一尊酒,岁晚更同倾。

  2. 诗歌赏析

  • 借屋青山下,移舟百里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描绘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青山象征着永恒,而船行百里程则象征着人生的漫长和不易。
  • 我惭徐孺子,君是郑康成:徐孺子指的是汉代名士徐稚,他因不仕王莽而闻名;郑康成则是三国时期的学者郑玄。这里通过对比两位贤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高尚品格的赞美。
  • 夜语破春梦,天寒闻霰声:这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寒冷的天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行藏一尊酒,岁晚更同倾:这里的“行藏”指行为和隐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1. 历史背景
  • 《访别郑鹏南佥事》的创作时间是在宋末元初,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访别郑鹏南佥事》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离别之情的诗歌,也是一位文人在动荡时代中对生活和理想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