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集分韵得生字

桃李向来蹊自成,闲身半见绿阴生。
每随晓梦换时事,犹记春寒闻雨声。
满坐嘉宾须北海,三升美酒似东平。
清和风日江湖好,相伴长歌复短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社集分韵得生字》是元代诗人龚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创作年代为宋末元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作者:

  1. 作品原文
  • 桃花与李树向来自成蹊:描述了桃花与李树生长得十分茂盛,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小路,让人在漫步时能感受到它们的自然之美。
  • 闲身半见绿阴生:表达了诗人在悠闲散步时,偶尔能看到树木的影子映入眼中,感受到春天的绿意和生机。
  • 每随晓梦换时事:意味着每当清晨醒来,梦境中似乎都在变换着世间的纷繁世事。
  • 犹记春寒闻雨声:尽管春寒料峭,但细雨的声音却能深深打动人心,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 问花神、飘香坠粉:询问花神是否愿意分享它们飘香坠粉的娇艳,表现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仰。
  • 谁分判:这里的“谁”字可能是指花神或大自然本身,它巧妙地暗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 作者介绍
  • 龚璛(约1298年~1368年),字伯厚,号无垢道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在元代,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 作品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元代初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龚璛通过他的诗作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文人墨客们以其卓越的才情和独特的视角,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龚璛作为元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延续了这一传统,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龚璛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桃李”、“绿阴”、“晓梦”、“春寒”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 语言优美:龚璛的诗语言清新脱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他的诗句流畅自然,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乏现代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
  • 情感深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龚璛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情感。他的诗作富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生机,龚璛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深敬意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美好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保护,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 对生活的感悟:龚璛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变化和经历,而这些经历都构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 对友情的珍视:在诗中,龚璛还提到了与朋友们相聚的场景。他认为友情是人生的重要财富,是人们在困难时刻能够相互支持和鼓励的力量源泉。他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珍惜和维护好这份难得的情感纽带。

《社集分韵得生字》不仅是龚璛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元代诗歌的宝贵遗产。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龚璛的艺术造诣和独特风格,还可以深入感受到元代社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