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匡禅师看云亭

禅房花竹昼冥冥,白发匡公住草亭。
禹穴南来秦树碧,舜江东下蜀山青。
猿啼石壁松阴暝,龙出溪潭雨气腥。
有约春山寻胜事,扶藜共读柳州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匡禅师看云亭》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乃贤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细致的介绍:

  1. 作者简介:乃贤(约1286年—约1360年),字仁显,号东篱,又号懒拙老人。他是元大都人,与杨载、范椁等同为当时著名诗人。

  2. 作品原文:《题匡禅师看云亭》,禅房花竹昼冥冥,白发匡公住草亭。禹穴南来秦树碧,舜江东下蜀山青。猿啼石壁松阴暝,龙出溪潭雨气腥。有约春山寻胜事,扶藜共读柳州铭。

  3. 作品赏析

  • 意境营造:《题匡禅师看云亭》通过描绘匡禅师在看云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禅房花竹的幽静、匡公老翁的悠然自得,以及自然景观的壮丽。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意象运用:诗中“猿啼石壁”、“龙出溪潭”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动态美。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情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真挚,让人产生共鸣。

《题匡禅师看云亭》作为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不仅因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赞誉,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成为传世之作。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和对人类心灵归宿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