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花竹昼冥冥,白发匡公住草亭。
禹穴南来秦树碧,舜江东下蜀山青。
猿啼石壁松阴暝,龙出溪潭雨气腥。
有约春山寻胜事,扶藜共读柳州铭。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评价,力求言之有理、有据,不可脱离诗作的注释内容和相关提示语。注意不要遗漏要点,还要注意语言简洁。“匡公”即匡衡,西汉经学家,学者称“元侯”,字子卿,汉阳人(今陕西大荔),以通晓经学著称于世。“禹穴”指会稽山南面的山,传说夏禹曾到过这里。“舜江东下蜀山青”指舜帝南巡时经过长江东岸的四川一带,那里的山色显得格外青翠。
【答案】
译文:
禅房花竹在白天也显得很幽暗,白发匡衡住着简陋的草屋。
会稽南面秦岭苍翠如碧,舜帝南巡时经过长江东岸的四川一带,那里的山色显得格外青翠。
猿啼声声映着石壁上松树的影子,龙从溪潭中跃出,带来雨气。
我们约好春天去寻胜探古,手扶藜杖一起读柳宗元的《游山西村》。赏析:
首句点出禅房,是说在寺庙里看到花竹,觉得分外幽静。“昼冥冥”,是说在白天也感到幽暗。
第二句写匡衡住着草屋,说明他生活清贫。“白发”二句是说匡衡住着草屋,但他仍不忘读书,孜孜不倦。
三句写会稽之南是秦岭,秦岭的山色苍翠欲滴;四句写湖南湘水南岸是四川,那里群山环抱,景色秀丽。
五句写猿声和松影相映成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六句写龙从水中出来,带来了雨水的气息,更增添了环境的清幽。
尾联用杜甫诗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诗人对匡衡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