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下,水寒风萧萧。
游子在绝漠,仰望浮云飘。
前登枪竿岭,冈岑郁岧峣。
崩崖断车辙,层梯入云霄。
幽龛构绝壁,微径纡山腰。
人行在木末,日落闻鸣蜩。
履险力疲薾,凭高思飘飖。
何当脱羁鞅,归种南山苗。

【注释】

1.饮马:把马喂饱。

2.长城下:指燕京(今北京)以北的长城沿线地区。

3.绝漠:极远的沙漠。

4.枪竿岭: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

5.冈岑(cén):山势险峻。岧峣(táo qiáo):高耸。

6.崩崖断车辙:山崩石裂,车辙中断。

7.层梯入云霄(xiāo):形容山峰层层叠叠,直插云霄。

8.幽龛(kān):深穴。

9.微径:细小的山路。纡(yū):弯曲。

10.木末:树梢上。

11.何当:什么时候。脱羁鞅(jiān yāng):摆脱束缚,指摆脱官宦之身,归隐山林。

【赏析】

《枪竿岭》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写了作者游览枪竿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枪竿岭的自然景色和登山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枪竿岭:
这首诗以“枪竿岭”为中心展开叙述,描绘了作者登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登山的感受。首句“饮马长城下”,点明了地点——长城下的枪竿岭。接着,“水寒风萧萧”,描绘了枪竿岭上天气寒冷、秋风萧瑟的景象,为下文的登山感受做铺垫。

游子在绝漠:
这句中的“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身处荒漠中,感叹身世的孤独和无助。而“仰望浮云飘”,则是诗人站在山顶上,望着天空中飘荡的白云,心情也随之变得开阔起来。

前登枪竿岭:
这句描述了诗人登上枪竿岭的过程,强调了登岭的难度之大,同时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冈岑郁岧峣”,通过描绘山岭的险峻,进一步突出了枪竿岭的壮丽。

崩崖断车辙:
这是对枪竿岭险峻地形的描述,用“崩崖断车辙”来形容山势险恶,道路崎岖。这里的“崩崖”和“断车辙”都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山势的险峻和陡峭。

层梯入云霄:
这一句则是对山峰的高度进行描绘,通过“层梯”和“入云霄”的形象语言,展现出枪竿岭的高峻和雄伟。这里的“层梯”和“入云霄”都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山峰的高耸入云。

幽龛构绝壁:
“幽龛”指的是深藏的洞穴或山间隐秘的地方,在这里指的是山间隐秘的小路。而“构绝壁”则是指这些小路如同悬崖上的石壁一样陡峭,给人一种惊险刺激的感觉。

微径纡山腰:
这里的“微径”指的是细小的山路,而“纡”则是曲折、弯曲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仿佛在山腰间穿行。这样的描写使得整座山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

人行在木末:
这句诗是说人们只能在树梢上行走。这里的“木末”指的是树梢,暗示了山势陡峭,人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行。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感和紧迫感。

日落闻鸣蜩(tiáo):
这是最后一句诗,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时,听到蝉鸣的声音。这里的“鸣蜩”指的是蝉鸣,是自然界的声音之一。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履险力疲薾: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疲惫和无奈。这里的“履险”指的是经历困难和危险,而“力疲薾”则是形容身体疲惫不堪的状态。这种描写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真实感人,也更能打动人心。

凭高思飘飖:
这句诗则是诗人站在高处思考人生哲理时的感慨。这里的“飘飖”指的是飘摇不定的样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纠结和迷茫。通过这种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超脱物外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