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歌

北邙山高云嵯峨,山前日日闻挽歌。千金买穴望卿相,不道洛阳人葬多。
长安归来锦衣客,昨日城南起新宅。雕阑华础满前楹,尽是当年墓边石。
墓边野老鬓如丝,自言曾见筑坟时。转头石马卧荆棘,白杨萧瑟秋风悲。
白日西流水东逝,眼见君家葬三世。旧时隧道尽为田,新坟苦作千年计。
寄语洛阳诸少年,对酒莫惜黄金钱。纵有穹碑勒勋业,文章夸靡谁能传。
君不见履道坊中白太傅,留客高堂醉歌舞。至今三月看花人,载酒去浇坟上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邙山歌》是清代诗人田雯创作的一首作品,描绘了黄河以北孟津地区自然风光及历史遗迹的变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田雯(约1635年—约1706年),字纶霞,一字子云,号蒙斋,晚号瑶泉道人,世称西河先生,直隶真定府藁城县(今河北石家庄藁城)人。他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和学者,与朱彝尊、王士禛等同为“清词四大家”之一,在诗坛上亦有较高地位。他的著作包括《古欢堂集》等多部重要作品。
  1. 诗歌内容:《北邙山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折射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如“黄河之北孟津野,土石砢磥山之下”,也有对于历史变迁的记录,如“千年伐尽汉诸陵,可怜故物无石马”。通过对洛阳周边地区的历史遗迹和自然环境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逝去历史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忧虑。

  2. 艺术特色

  • 田雯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隐喻来强化诗歌的表现力。
  • 在结构上,《北邙山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或七言形式,使得整首诗歌节奏感强,易于朗诵。
  • 田雯在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与情感,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

《北邙山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历史变迁和自然美景的画卷。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