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盐妇

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道傍行人因问之,拭泪吞声为君语。
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荷戈崎岖戍吴越,妾亦万里来相从。
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万秋涛里。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
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
中原封装音信绝,官仓不开口粮缺。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
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
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
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莫弃吾侬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盐妇》是元朝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在战争和困苦中的生活困境和她坚强的母性。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内容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卖盐的女子的生活状态,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诗中描述了这位女子背负空筐,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她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充满了哀伤与无奈。
  • 她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背景,以及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诗中的女子不仅是一个卖盐的商人的妻子,更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丈夫、承受家庭重担的母亲。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后果的深刻思考和同情。通过对卖盐女子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和困境的关切。
  • 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苦难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百结青裙走风雨”、“三日破铛无粟煮”等句子,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女子的坚韧不拔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的“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等句子,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入了解。
  1. 社会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战争不仅带来了物质的匮乏,更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深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卖盐女子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和苦难。
  •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通过诗中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卖盐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教育启示
  • 《卖盐妇》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卖盐妇》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