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冢科

城阙千棺瘗此斜,古堆新穴满平畬。
春丛乱哭鳏寡鸟,雨树杂开啼笑花。
散骨已枯苔作肉,痴魂犹认土为家。
何人薄暮焚钱去,风卷残灰满柏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冢科》是一首描绘生命脆弱与死亡普遍性的元代古诗,由诗人圆至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义冢周围的环境,展现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圆至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 诗歌原文:《义冢科》的诗句“城阙千棺瘗此斜,古堆新穴满平畬。春丛乱哭鳏寡鸟,雨树杂开啼笑花。”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哀愁的景象。
  3. 诗歌解析:”城阙千棺瘗此斜”形象地描述了众多棺材被随意丢弃在城边的情景,暗示了无数生命的消逝; “春丛乱哭鳏寡鸟”则描绘了春天里,孤独无依的鸟儿在草丛中哀鸣,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4. 文化背景:元代的社会背景复杂,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生死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对死亡的态度更加平和、淡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创作。
  5. 艺术特色:圆至的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通过对义冢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和死亡普遍性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6. 历史影响: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义冢科》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义冢科》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也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7. 阅读体验:读者在阅读《义冢科》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能体会到元代社会的风情。

《义冢科》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元代社会的重要窗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