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贯酸斋彭郎词

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
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
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
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
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
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中贯酸斋彭郎词》并非一首公认的文学作品或诗歌,而是一首由元代诗人酸斋仙客创作的古诗。这首诗虽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能并不显赫,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内容与结构分析
  • 开篇描绘:诗的开头描绘了番之湖的宁静与美丽,用“云水杳”来形容湖面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感觉。接着以万顷晴波净如埽来表现湖水的清澈与平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 人物对话:诗中的“相逢渔子问二姑”,通过渔夫与两位姑母的对话,引入了主人公彭郎的形象。大姑和小姑的对比,突出了小姑的美丽与善良,为后续彭郎的情感变化埋下伏笔。
  • 情感发展:彭郎因无良媒而欲娶小姑的故事展开,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然而,当他准备向五老求取良媒时,却被五老拒绝,这一转折揭示了他的情感困境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 结尾升华:彭郎最终选择离开,去寻庐山五老。诗以“陶令门前烟树晓”作为结尾,既体现了彭郎的豪迈气概,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象,如云水、晴波、渔子、五老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描绘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语言风格:酸斋仙客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既有古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直白。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易于理解,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