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西山

长江天堑限西南,过客推篷酒半酣。
日出林扉晴作雾,雨馀烟树晚生岚。
八公草木今无恙,五老云松久不堪。
王气钟灵豪杰出,谁从年少识龙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淮西山》是元末明初诗人李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从多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李质,字文彬,号樵云,元末明初时期广东德庆人。他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曾参与元末的起兵和明朝的降明过程。在洪武年间,他历任多个职务,包括都督府断事、刑部尚书等。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既有起兵抗元的英勇,也有归顺明朝的忠诚。
  1. 诗歌原文
  • 《过淮西山》,长江天堑限西南,过客推篷酒半酣。日出林扉晴作雾,雨馀烟树晚生岚。八公草木今无恙,五老云松久不堪。王气钟灵豪杰出,谁从年少识龙髯。
  1.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描写:首联“长江天堑限西南,过客推篷酒半酣。”描绘了长江作为天然的分界线,将西南的景色限定其中,同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推篷而坐,酒至半酣之乐。这一联不仅表现了长江的雄浑壮丽,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以及旅途中的轻松愉快。
  • 时令变化描写:颔联“日出林扉晴作雾,雨馀烟树晚生岚。”通过对不同天气下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变与美丽。晴天时林间云雾缭绕,雨后则山色更加迷人,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薄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受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历史人物象征:颈联“八公草木今无恙,五老云松久不堪。”借指历史上著名的八位贤臣(八公)和五棵苍古的松树。这不仅是对他们历史的肯定,也是对英雄豪杰的赞美。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 时代氛围描绘:尾联“王气钟灵豪杰出,谁从年少识龙髯。”则是对当时社会氛围的深刻反思。这里提到的“龙髯”可能是指英杰之士,他们如同龙一样,在乱世中崭露头角。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时代英雄的期待,也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过淮西山》不仅是一部充满文学魅力的诗歌,更是李质个人经历和情感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研究李质及元末明初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