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献作品,它详细记录了大暑节气的三候现象。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位于每年的7月23日至8月20日之间,是夏季的中旬,此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中提到的大暑节气有三候: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大暑期间自然界的变化,还反映了古人对于气候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大暑时期的自然现象,如“腐草为萤”和“大雨时行”,都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大暑时节,由于高温湿热,萤火虫开始大量出现,它们依赖尾部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在生物酶的作用下产生光芒,成为夏夜星空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大暑也是中国南方地区雨季到来的时候,称为“槐花雨”。这种雨水通常带来较为猛烈的降雨,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
通过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大暑节气及其三候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自然规律。同时,通过了解这些信息,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夏季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