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寒露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气候进入寒冷模式的象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八月中,立秋至寒露。此时天高云淡、草木茂盛、风清物燥。”
“寒露”一词出自我国古代著作《诗经》,在《小雅·鹤鸣》中有这样的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泳之游于潜沼,泽莫不有。其羽鲜美,而无玄黄。”其中,“寒露”指的是秋天的气候特征之一。
“寒露”的出现标志着秋季进入寒冷阶段,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在古代,人们会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衣着和饮食习惯,以适应季节变化。

总的来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寒露”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