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诗句输出: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

译文输出:

鸿雁开始南迁,小鸟进入大水变成蛤蜊。

关键词注释:

  • 鸿雁来宾: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天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来宾指的是鸿雁的到来,表示季节的变化。古人观察到鸿雁的迁徙行为,将其视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来宾”一词,原义应为“来临”,而不是“客人”。鸿雁先到的人为宾,后到的人为客,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现象的理解。
  • 雀入大水为蛤:雀鸟在深秋时节通常会离开水域,进入陆地或其他地方过冬。而在这个时期,古人发现海边会出现大量的蛤蜊,并认为这是由于寒风导致雀鸟都去了别的地方,只有蛤蜊留在了水中。因此,古人猜测这些蛤蜊是由雀鸟变化而来的。
    赏析:
    本诗描写的是寒露节气的自然景象和生物变化。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此时气温更低,标志着秋季已进入尾声。诗中通过描绘鸿雁、雀鸟和蛤蜊等生物的习性,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季节更替。同时,通过对物候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