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女

路傍谁家女,踌躇不能去。
自言妾小时,家本樵川住。
十五嫁良人,长年秉机杼。
辛勤奉舅姑,足不越庭户。
去年秋枣红,边人健如虎。
移家入深林,自谓百无虑。
空山鸣剑戟,失色骇相顾。
星散各偷生,不幸适相遇。
妾身如风花,飘零委尘土。
妾命如蜉蝣,焉能保朝暮。
一死恨不蚤,空为年少误。
去去忽相失,零落在中路。
妾有乳下儿,咿哑方学语。
四海尚干戈,安知尔生死。
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
妾命负所天,顾影惟自怜。
自怜轻失节,天下何独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路傍女》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词。以下是对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于石,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 诗词原文
    路傍谁家女,踌躇不能去。自言妾小时,家本樵川住。十五嫁良人,长年秉机杼。辛勤奉舅姑,足不越庭户。去年秋枣红,边人健如虎。移家入深林,自谓百无虑。空山鸣剑戟,失色骇相顾。星散各偷生,不幸适相遇。妾身 如风花,飘零委尘土。妾命如蜉蝣,焉能保朝暮。一死恨不蚤,空为年少误。

  2. 诗词赏析

  • 抒情手法: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女子在路边徘徊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内心矛盾和无奈。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对秋天、边关、山林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 哲理思考:诗中的“妾身如风花,飘零委尘土”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1. 文学价值
  • 《路傍女》作为于石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 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对理解当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影响
  • 《路傍女》在现代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 该诗也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材料。

《路傍女》不仅是于石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宋代文学瑰宝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