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触马

谁家一大树,系者水牯牛。
我马过其侧,道狭还无由。
牛辄奋双角,直前舂马喉。
伤马已不可,伤人吾何仇。
鼻绳忽迸决,惊堕荒泥陬。
我急策马去,牛尚瞠怒眸。
事有出不意,君子焉所尤。
古来行路难,曷不偃旧丘。
归欤偃旧丘,无为牛所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方回文学世界——《牛触马》的艺术魅力

在元代的诗歌海洋中,有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作品——《牛触马》。它由方回创作,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牛触马》是一首简短的诗,原文如下:
谁家一大树,系者水牯牛。
我马过其侧,道狭还无由。
牛辄奋双角,直前舂马喉。

方回(1260-1340),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江西诗派殿军。他在宋景定年间中进士,曾任严州知府。后来降元,成为建德路总管,晚年则在杭州以卖文为生。方回的文学生涯丰富而多彩,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中的“谁家一大树”可能指的是一棵巨大的树木,而“系者水牯牛”则暗示了这棵树旁边拴着一头水牛。接下来的两句“我马过其侧,道狭还无由”描述了诗人骑着马从树旁经过,但由于道路狭窄,无法继续前行的情形。最后一句“牛辄奋双角,直前舂马喉”,则是描写牛突然用力去撞马的喉咙,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某种冲突或对立。

《牛触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作者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独特眼光。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方回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和细腻,他不仅仅是在写诗,更是在使用诗歌这一工具,来传达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牛触马》不仅体现了方回诗歌的艺术特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