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东坡诗案

风刺成章昔有之,奸人捃拾欲何为。
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
下石几令无地死,诬金独幸有天知。
明朝谪向黄州去,又是东坡觅句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东坡诗案》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创作于宋代,其内容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和现实的深切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书东坡诗案》的作者艾性夫,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感慨。
  2. 诗歌原文:首句“风刺成章昔有之”,意味着某种言论或行为已形成风气,而这种言论或行为曾存在过;“奸人捃拾欲何为”表达了那些有心之人试图通过搜集证据来陷害他人的意图;“先生定以名招祸,自古何曾狱勘诗”则是说,历史上许多名人因诗被误传而遭遇不幸,但诗人自己则可能因为名声而被牵连。
  3.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书东坡诗案》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历史背景不仅局限于宋代,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在那个时代,新法推行、政治斗争频繁,苏轼等文人的命运也备受争议。
  4. 文学价值:作为艾性夫的作品之一,《书东坡诗案》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宋代的文化环境和政治氛围,同时感受到作者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考。
  5. 社会影响:艾性夫的这首《书东坡诗案》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因此,研究该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了解宋代乃至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书东坡诗案》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历史的探讨,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