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钟歌

濒江破寺如胶舟,大镛露立寒飕飕。
金绳铁纽作断绠,土花苔碧生栾头。
我来摩挲考岁月,偻指落落三百秋。
想当营度欲鼓火,野鬼夜哭山精愁。
铸之以绍威六州之铁,衅之以景升千斤之牛。
载之以长河万斛之舰,贮之以齐云百尺之楼。
风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几变宜追蠡。
眼中惊见已无双,天下才称为第二。
庚庚古扁磨苍珉,徐郎妙墨吹玄云。
声光喑哑尽埋没,宇宙颠倒方纷纭。
昭陵石马化为土,于上蒲牢幸存古。
山僧作屋稳盖藏,他日岐阳求石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下第二钟歌》是宋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方面也颇具研究价值。具体介绍如下:

  1. 作品原文
  • 诗的开头描述了濒江破寺的景象,用“如胶舟”形容寺庙与河水的关系,以及“寒飕飕”描绘了冬日里破败寺院的寒冷氛围。
  •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摩挲着钟来考岁月,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以及通过对钟的研究来感受时间的流逝。
  • 诗中提到铸造钟的材料,使用了“绍威六州之铁”和“景升千斤之牛”,这些细节反映了当时工艺的精湛和对材料的重视。
  • 最后,诗人通过钟声的洪亮和历史的变迁来表达感慨,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1. 艺术特点
  • 意象生动:艾性夫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现钟的形象,如“大镛露立寒飕飕”,“金绳铁纽作断绠”,“土花苔碧生栾头”,这些描述使得钟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 情感深沉:诗歌中蕴含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沉思,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结构严谨:《天下第二钟歌》的结构紧凑,由景到史,再到情,层层深入,展现了诗人扎实的写作功底。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这首诗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风貌,为后人了解宋代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艺术传承:艾性夫作为“临川三艾先生”之一,其诗歌艺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哲学思考:通过对钟声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即时间和历史的不可逆性。

《天下第二钟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也是了解宋代历史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厚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