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江破寺如胶舟,大镛露立寒飕飕。
金绳铁纽作断绠,土花苔碧生栾头。
我来摩挲考岁月,偻指落落三百秋。
想当营度欲鼓火,野鬼夜哭山精愁。
铸之以绍威六州之铁,衅之以景升千斤之牛。
载之以长河万斛之舰,贮之以齐云百尺之楼。
风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几变宜追蠡。
眼中惊见已无双,天下才称为第二。
庚庚古扁磨苍珉,徐郎妙墨吹玄云。
声光喑哑尽埋没,宇宙颠倒方纷纭。
昭陵石马化为土,于上蒲牢幸存古。
山僧作屋稳盖藏,他日岐阳求石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中描述了一座濒临江河的破败寺庙,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意义。

首句“濒江破寺如胶舟”,描绘了破败寺庙濒临江河的景象,如同被胶住无法动弹的小船,形象地表现了寺庙的凄凉与孤独。

第二句“大镛露立寒飕飕”,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破败程度,大钟裸露在外,在寒风中矗立,发出凄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通过金绳铁纽、土花苔碧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历史痕迹。这些细节不仅描绘了寺庙的破败,更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痕迹。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人来到这座寺庙,触摸着古老的墙壁,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他用手指计算着这座寺庙已经存在了三百年,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诗人想象着当年的鼓声,想象着野鬼和山精因寺庙而哭泣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绍威六州之铁、景升千斤之牛、长河万斛之舰、齐云百尺之楼等意象,展现了寺庙铸造的巨大规模和宏伟壮丽。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寺庙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同。

最后两句,诗人以风高一撞撼天地、世更几变宜追蠡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认为,眼中所见已然无双,天下才称之为第二,强调了历史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借寺庙的辉煌历史来反思现实的沧桑巨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