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猫奉鱼肉,怜惜同寝处。
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
犬行常低循,猫坐辄箕踞。
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
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
问猫尔何之,翻瓮窃醢脯。
犬虽出位终爱主,猫兮素餐乌用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逐句释义:
- 饭猫奉鱼肉,怜惜同寝处。
- 这句话描述了主人给猫喂食鱼和肉的情景,表现出对猫的同情和关爱。
- 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
- 这是说主人喂养狗时会掺杂糠和豆饼,然后斥责它从门外离开。
- 犬行常低循,猫坐辄箕踞。
- 这句话描述了狗行走时总是低头小心地走动,而猫则总是坐着或蹲着。
- 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
-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对待猫和狗的态度不同,猫受到宠爱而不受约束,狗则受到限制。
- 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
- 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搜查时,突然听到狗发现了老鼠。
- 问猫尔何之,翻瓮窃醢脯。
- 主人询问猫为什么离开,猫则翻找瓮里偷吃的食物。
- 犬虽出位终爱主,猫兮素餐乌用汝。
- 虽然狗能够自立但最终还是爱主人,而猫则白白享受着主人的恩惠却不付出任何努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猫与狗的命运,展现了主人对猫的宠爱以及对狗的限制态度。诗中通过“饭”和“饲”等动词的使用,描绘了猫和狗的不同生活状态,体现了杜甫对动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中的“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等词语,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猫和狗不同命运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动物权利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动物的关怀,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阶级制度和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对动物命运的描写,杜甫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强者的讽刺。这种对动物命运的关注,也是他作为诗人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