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岩道人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几星芋,石床三面苔。
缘衣虱懒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辟支岩道人》是元代诗人宋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无深厚的诗歌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下面将具体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
  • 宋无,字子虚,元平江路(今江苏苏州)人,世祖至元末年举茂才,因奉亲辞官。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几星芋,石床三面苔。
    缘衣虱懒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 译文:头发稀疏,懒得去理,门前的积雪很少打扫过。用几个瓦钵种了几颗芋头,三个石凳上长满了苔藓。因为衣服上有很多虱子,所以懒得去收拾。经常躲避打猎的人,因为怕被他们看到。听说那座山崖边的老树,是我前世亲手栽种的。
  1. 作品赏析
  •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宋无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寓意,如“门前少有扫雪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感;“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则透露出作者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的依恋。
  1. 背景与创作动机:
  • 在宋无的一生中,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在至元末年,出于对政治的不满,他选择弃官归隐。这种转变可能促使他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能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静谧感和返璞归真的愿望。
  1. 文化影响
  • 《辟支岩道人》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推崇。宋无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人研究宋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辟支岩道人》不仅是宋无艺术生涯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在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