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愤四首 其三

痴尝泥编简,谓世无难为。
家国共条贯,圣贤类我欺。
鬓彩斑断雨,灯影清凉飔。
吾道适自尔,贫贱岂所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书感愤四首其三》是宋朝汪炎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况和社会现实。

汪炎昶,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他的生平经历了宋亡的动荡时期,因此诗歌中透露出一种时代感和悲壮情怀。汪炎昶幼年励志力学,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这种思想背景为他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哲学基础。宋亡后,他与同里江凯隐居于婺源山中,自号古逸民。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作品中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 痴尝泥编简,谓世无难为。家国共条贯,圣贤类我欺。鬓彩斑断雨,灯影清凉飔。吾道适自尔,贫贱岂所期。

这首诗以“痴尝泥编简,谓世无难为”开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调侃和对世事的豁达态度。接着,“家国共条贯,圣贤类我欺”,揭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失望和批判,认为圣贤也不过如此,无法真正理解和体恤人民。

“鬓彩斑断雨,灯影清凉飔”则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与清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尊严。最后两句“吾道适自尔,贫贱岂所期”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追求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学问和志向并非仅仅为了富贵,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

《读书感愤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想状况和社会现实。这首诗不仅是汪炎昶文学创作的代表,也是研究宋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