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浩荡湿龙鸾,乐指三千粉泪寒。
万里远行看日近,一人不杀见天宽。
玉关屡沐军罗拜,金殿时蒙上问安。
宴罢御香携满袖,醉归环佩月中看。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四
介绍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四》是宋代诗人汪元量所作的组诗中的第四首,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官职生活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西兴渡口乱啼鸦,锦缆牵江目力赊。
六馆衣冠沦道路,三宫珠玉走风砂。
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
行到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
黄帽催人急放舟,荻花枫叶共飕飕。
天公作恶云翻手,河伯为妖风打头。
接翅野鸦围古堞,断行孤雁落中州。
吴山只隔淮山路,江北江南处处愁。
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锦帆浩荡湿龙鸾,乐指三千粉泪寒。
万里远行看日近,一人不杀见天宽。
玉关屡沐军罗拜,金殿时蒙上问安。
宴罢御香携满袖,醉归环佩月中看。
昔年去国大苍黄,同舍诸生半死亡。
春别浙江花似雾,秋行碛地草如霜。诗歌解读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远离家乡和亲人时的孤独和忧愁。首句“西兴渡口乱啼鸦”描绘了渡口的景象,鸦鸣声声,增添了一份凄凉感。接着以“锦缆牵江目力赊”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视线变得模糊,目光变得遥远。随后诗人通过“六馆衣冠沦道路”和“三宫珠玉走风砂”两句,抒发了对故土的怀念以及政治动荡带来的无奈感。
第三联“山川不尽心难老,岁月忧煎发渐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接下来的诗句中,“过湘南归不得,倚门应是望天涯”反映了诗人身在他乡的无力感与对未来归途的迷茫。最后几句,“玉关屡沐军罗拜,金殿时蒙上问安”,则展示了诗人作为朝廷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富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画面刻画,成功地将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和深邃的哲理意味。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现了诗人深厚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