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敷道觅石榴

仙人囊中五色露,得种昔与蒲桃俱。
猩猩染花开五月,已觉秋实悬庭除。
张园一酸齿欲裂,君家两株蜜不如。
竹马儿童厌梨栗,绿囊聊为剥红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赵敷道觅石榴》是金代诗人元德明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仙人囊中五色露:这句描述了仙人所持之物为五色露,与石榴种子一同得到。
  • 得种昔与蒲桃俱:表示这种石榴种子曾与葡萄并提,象征着珍贵。
  • 猩猩染花开五月:猩猩染色的花朵在五月绽放,暗示其花期短暂。
  • 已觉秋实悬庭除:秋天收获时,果实高挂在庭院。
  • 张园一酸齿欲裂:描绘了石榴果的酸味,足以让牙齿感到刺痛。
  • 君家两株蜜不如:表达了对友人石榴树的赞美,认为它们的味道胜过蜂蜜。
  • 竹马儿童厌梨栗:描述孩子们因吃梨子和栗子而厌烦的情景。
  • 绿囊聊为剥红珠:形容石榴果的外观如同绿色的囊袋中包裹着红色的珠子。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从赵敷道觅石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仙人囊中五色露”、“猩猩染花开五月”等,这些描述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象,也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 情感表达:元德明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享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石榴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象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元德明,字东岩,金朝忻州秀容人,号东岩。他幼年嗜书,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后虽多次科举未第,却仍能保持清雅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1. 作品鉴赏
  • 语言特点:元德明的语言质朴自然,用词精炼,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 文化意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石榴的描写,更是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从赵敷道觅石榴》是一首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元德明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生活理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传承。《从赵敷道觅石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