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斗中野,利乃归衡虞。
血肉相蹂躏,鼓吹行通衢。
独倚刚膂力,箕踞倾百壶。
未必非祸福,凡百持尔躯。
吾闻虎畏罴,吹竹不枝梧。
感遇四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遇四首 其二》:菊花的哀歌
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感遇四首 其二》犹如一朵独特的奇葩,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李白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这首诗以菊花为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
诗中“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描绘了东篱下菊花的孤独与凄凉,“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则表明即使与名贵的兰花蕙草相比,菊花也自有其独特芬芳。这不仅是菊花的自然属性,也隐喻了诗人自身不随世俗、保持本色的人生态度。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诗人通过饮酒来消解忧愁,但酒后的清醒让他意识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耀,而在于内在的品质。这种对于生活真谛的探寻,是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被理解与欣赏的无奈。在繁华的世界里,尽管拥有才华与志趣,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悲凉美,引人深思。
《感遇四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它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通过赞美菊花的美丽,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力感。这样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李白卓越的文学天赋,更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