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庵归一堂

三圣真元本自同,随时应物立宗风。
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
曲士寡闻能异议,达人大观解相融。
长沙赖有莲峰掌,一拨江河尽入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西庵归一堂》是金朝诗人耶律楚材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超的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想。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三圣真元本自同,随时应物立宗风。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曲士寡闻能异议,达人大观解相融》。
  • 译文:三圣的真元本是相同的,他们根据时代的变化而立下不同的宗风。儒家和道家都以经典作为指导,佛家则灵活应对世间万物。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只会提出异议,而真正智慧的人则能够理解并融合这些不同的观点。
  • 注释:这里的“三圣”指的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创始人孔子(孔丘)、老子(李耳)和佛陀(释迦牟尼)。“随时应物”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理念。“道儒表里明坟典”指的是儒家和道家都以经典为指导。“佛祖权宜透色空”则是说佛家虽然强调解脱,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行方法。
  1. 作品背景
  • 《题西庵归一堂》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一二二八年,即耶律楚材筑建西庵于厅事之隅以舍沙门,并创建“归一堂”置三圣庙貌之时。这个时期,耶律楚材的政治生涯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他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思考如何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问题。
  1. 作品鉴赏
  • 《题西庵归一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耶律楚材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三圣真元本同”、“随时应物立宗风”、“道儒表里明坟典”、“佛祖权宜透色空”等诗句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耶律楚材对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融合。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学意味。它不仅展现了耶律楚材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实。

《题西庵归一堂》不仅是耶律楚材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金朝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世界和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