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奉继遁庵先生韵

四十六年弹指过,苍颜换却春华。
在家居士巳忘家。
谁人知此意,袖手向毗耶。
世故驱人何日了,漂流不见津涯。
软旸一钵有胡麻。
纷纷身外事,渺渺眼中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其二 奉继遁庵先生韵》是一首描写人生感慨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段成己用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四十六年光阴飞逝,人已老去却依然坚持自我,对世间名利和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作原文
  • 诗句一:“四十六年弹指过,苍颜换却春华。”
  • 解释:这一句通过“弹指”这一时间短暂的象征,表达了四十六年光阴如弹指般转瞬即逝,而岁月的流逝也让人的容颜发生了巨大变化。
  • 诗句二:“在家居士巳忘家。”
  • 解释:诗人自述虽身处家中,但心中早已忘却了家庭的牵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 诗句三:“谁人知此意,袖手向毗耶。”
  • 解释: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人不解其志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他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喧嚣。
  • 诗句四:“世故驱人何日了,漂流不见津涯。”
  • 解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无奈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 诗句五:“软旸一钵有胡麻。”
  • 解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简朴生活中寻找精神滋养的情景,胡麻在这里象征着朴素无华的生活哲学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 诗人介绍
  • 生平简介:段成己是金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尽管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现存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 作品特点:段成己的诗歌以抒情见长,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1. 赏析角度
  • 艺术手法:从艺术手法看,段成己善于利用对比,例如将青春的活力与老去的颓态进行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他还善于运用象征,通过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理状态。
  • 情感表达:从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时间的快速流逝、对家庭遗忘的描写以及对世俗的疏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现实逃避与心灵自由的追求。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都为当时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 社会环境:金朝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外部条件可能影响了诗人的思想观念和创作主题。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可能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1. 读者共鸣
  • 情感共鸣: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很容易被诗人那种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琐事的淡漠所打动。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心灵的高度关注,使得这首诗具有极强的共鸣力。
  • 生活启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生活的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名利所累,忽略了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欲望。这首诗提醒我们,应当学会放慢脚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平静。

《临江仙 其二 奉继遁庵先生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它不仅仅是一段文字的组合,而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探讨,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