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得波字

好雨新晴景气和,东陂冰尽水增波。
茅茨影里燕双语,桃李梢头春几何。
霁霭未收芳陌润,斜阳偏傍小楼多。
雕鞍画毂方争道,更得留连藉绿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得波字》是冯延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色,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冯延登(1175-1233),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

  2. 诗歌原文
    好雨新晴景气和,
    东陂冰尽水增波。
    茅茨影里燕双语,
    桃李梢头春几何。
    霁霭未收芳陌润,
    斜阳偏傍小楼多。
    雕鞍画毂方争道,
    更得留连藉绿莎。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人以“好雨新晴”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紧接着“东陂冰尽水增波”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展示了雨后的景色变化,也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和希望的萌发。
  • 细节描绘丰富:诗人通过对“茅茨”、“燕语”、“桃李”等细节的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特别是“燕双语”一句,不仅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 情感表达细腻:从“霁霭未收芳陌润”到“斜阳偏傍小楼多”,诗人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捕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人物活动和时间变迁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形式上的简洁与内容上的丰富,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探春得波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与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