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新晴景气和,东陂冰尽水增波。
茅茨影里燕双语,桃李梢头春几何。
霁霭未收芳陌润,斜阳偏傍小楼多。
雕鞍画毂方争道,更得留连藉绿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

“探春得波字”,探春即贾探春,贾元春胞弟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之妻,贾府三小姐,金陵十二钗之一,通称“颦颦”。此句点明作者对贾探春的称呼,也点出了题目中的“字”.“探春”二字点明了人物,“得”字表明了作者对探春的欣赏之情.“好雨新晴景气和”一句写天气,为后文描写探春出场作铺垫.

(2)

“东陂冰尽水增波”一句写自然景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句诗中,“东陂冰尽水增波”是说东边池塘里的冰已经融化,水波荡漾起来.

(3)

“茅茨影里燕双语”这一句写景,描绘了燕子的鸣叫.“茅茨影里燕双语”意思是在屋檐下有燕子在低语.

(4)

“霁霭未收芳陌润”一句写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句话的意思是晴朗的天空没有散去云雾,使芳草小径显得更加润泽.

(5)

“斜阳偏傍小楼多”这句是写景,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落日余晖偏依傍着一座楼台.

(6)

“雕鞍画毂方争道”这一句写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雕鞍画毂”意思是装饰华丽的马鞍和车轮.“方争道”指的是正忙着赶路.

(7)

“更得留连藉绿莎”这句是写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句话的意思是更让人留恋的是绿草地上的野草.

(8)

赏析:

这首诗是咏人之作,以咏人为主,兼及景物。诗人用笔细腻,层层推进,由远而近,由大及小,层层深入。从天气写到人物,从自然到人物,从整体到个体,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诗篇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章法井然,步步推进;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答案】

示例一:

译文:

一场好雨过后,晴空万里,阳光温暖如春意融融。池塘边的东岸冰块早已消融了,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那茅草房的影子里传来阵阵燕子呢喃的叫声,桃树梢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天放晴后的云彩还没有完全消散,芳香的小路依然润泽;斜阳已偏倚于小楼之上。骑马的人正在争相抢路前行,我也不得不驻足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赏析:首联点出天气,为后文写探春出场作铺垫。颔联通过“东陂冰尽水增波”,写初春时节大自然的变化。颈联写春天的美景,表现探春出场时的环境和情态。尾联写诗人观赏风景的情景。整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示例二:

译文:

一场好雨之后,晴空万里,阳光温暖,春意融融。池塘边的东岸冰块早已消融了,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那茅草屋影里传来阵阵燕子呢喃的叫声,桃树梢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晴空万里之后的云彩还没有完全消散,芳香的小路上依然润泽;斜阳已偏倚于小楼之上。骑马的人正在争相抢路前行,我也不得不驻足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赏析:此诗首联先写气候,为后文写探春出场作铺垫;颔联写初春季节大自然的变化;颈联写春天的美景;尾联写诗人观赏风景的情景.诗中景物描写生动细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示例三:

译文:

一场好雨刚刚停歇,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池塘边的东岸冰块早已消融,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那茅草屋影里传来阵阵燕子呢喃的叫声,桃树梢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晴空万里之后的云彩还没有完全消散,芳香的小路上依然润泽;斜阳已偏倚于小楼之上.骑马的人正在争相抢路前行,我也不得不驻足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赏析:此诗首联先写雨后天晴的气候特征,为后文写探春出场作铺垫;颔联写初春季节大自然的变化;颈联写春天的美景;尾联写诗人观赏风景的情景.诗中景物描写生动细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