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诗篇解析 第1句:“何事风波不闭门” - 关键词:何事,风波 - 含义:表达作者对外界纷扰(风波)的无奈与避让。 - 注解:这里“何事”指的是什么引起的波折或是困境,而“风波”常用来比喻世间的各种是非和艰难险阻。 - 赏析:诗人通过此句展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第2句:“担书归卧絮窠温” - 关键词:担书,归卧,絮窠,温 - 含义:描述了一个归家的场景,以及家中的温暖与舒适。 -
奉怀步曾金陵 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 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 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 想得拨灰吟啸罢,夜深梧影一栊明。 注释: ①奉怀:寄托情思。步曾:即步韵,以诗韵相和。步:这里指步韵,指写诗时按照韵脚来写。曾:同“层”,重复。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朝霞:早晨的阳光,此处比喻诗人的才华。西子:指美女西施,也代指美人。窥妆镜:观察镜中之貌。妆镜:梳妆用的镜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园中草木凋零、萧瑟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茂与当前的荒凉,揭示了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新陈代谢的规律。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最怜丛绿渐无存”中的“丛绿”指的是茂盛的绿色植被,而“渐无存”则表达了这些植被正在迅速消逝。这句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茂与当前的荒凉,突出了秋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凋零。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分析: 1. 奉别柏庐步曾游学美洲 - 注释与赏析 解释:在这里,“步”可能意味着行走、前往或离开。而“柏庐”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如庐山(中国的一个著名山脉)。“曾游学美洲”则暗示了作者曾经到过美国或其他地方求学。 赏析: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离别之情,或者描述了一次旅行的结束。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2.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远市偏收一角秋,媻姗时与作淹留。 王城疑睡粗闻息,黄叶欺人竟打头。 霜后园林如此老,眼前文字为谁谋。 漫歌松柏苍凉句,十载迟来吊古丘。 我们来看第一句:“远市偏收一角秋,媻姗时与作淹留。” - "远市" 指的是远离城市的地方。 - "偏收一角秋" 表示这个地方在秋天的时候,只有一角被收获,其余的地方依然荒芜。这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媻姗时与作淹留"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月当头夜怀母亲,示三弟。 寒夜病榻依兄弟,人海流波自送迎。 已分东西终逆旅,偶持哀怨入孤鸣。 疏灯老屋林园梦,冷月晶霜上下清。 共此乡心几千里,倚闾辛苦若为情。 注释: - 月当头夜怀母亲: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思念母亲。 - 示三弟:给三弟看。 - 寒宵病榻依兄弟:在寒冷的夜晚,躺在病榻上依靠兄弟们。 - 人海流波自送迎:就像在大海里漂泊一样,不断地被人送来送去。 -
【译文】 在庸庵招我同香山游览一整天, 到处都是秋天的美景就像一幅画图。 在长安西笑未为孤, 濯缨溪水歌清浊,落帽山风意有无。 着我此间忘岁历,劳人心事半江湖。 盘冈十八矜腰脚,尚许回车觅坦途。 【注释】 1. 庸庵:即庸庵寺。2. 香山:指香山寺。3. 竟日:整天。4. 是处:到处。5. 秋光俨画图:到处是秋天的景象就像画一样。6. 长安西:长安城以西。7. 笑未为孤:笑而不孤独。8.
【注释】 令容诞日:指武则天生日,即农历二月初二。诞,出生。 宵寒饮泪吾将病,穗帐归魂子已陈:夜里的寒风使我落泪,我将生病。我的灵魂已经回到我的故乡。穗,用谷穗做成的帐子,古代死者的灵位。 几日春风来未觉,十年残语梦非真:春天来临了,但我感觉不到,因为已经过去十年了。梦境中的话都是虚幻的。 无知儿女蠕蠕拜,有尽莺花逐逐新:那些无知的孩子们匍匐在地上磕头,春天里的花儿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不断更新。
深秋与瘦弟三贝子花园眺坐 相携驼坐对萧森,人海仙缘那可寻。 裙屐渐非年少日,风霜先警岁寒心。 欲凭大气支残劫,共办微呻出晚阴。 十二春秋惊过羽,不堪重续脊令吟。 注释: 深秋:指深秋时节。 相携:一起手拉手,形容亲密无间。 驼坐:骆驼坐姿。 萧森:萧杀、荒凉。 人海:指人山人海。 仙缘:神仙般的缘分。 裙屐:指女子的裙子和鞋子,借代女子。 年日:年龄,时间。 风霜:指岁月的流逝。 大气:天地之间
【注释】 1. 壬戌:即元丰三年,苏轼时年四十九岁。2. 除夜:除夕夜。3. 荼苦:一种草药。4. 卷里乱怀愁得句:卷里乱怀形容心情烦乱,无法下笔。5. 梅边新影自成妍:梅花的旁边有影子,自然美艳动人。6. 朱颜:指年轻红润的面颊。7. 绿意先:春天的气息。8. 门外风光隔尘土:门外的景色被尘埃遮挡,看不见。9. 独清犹得一时贤:独自保持清明的节操仍然能够得到一时的贤人赞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