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
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
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
想得拨灰吟啸罢,夜深梧影一栊明。

奉怀步曾金陵

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

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

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

想得拨灰吟啸罢,夜深梧影一栊明。

注释:

①奉怀:寄托情思。步曾:即步韵,以诗韵相和。步:这里指步韵,指写诗时按照韵脚来写。曾:同“层”,重复。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朝霞:早晨的阳光,此处比喻诗人的才华。西子:指美女西施,也代指美人。窥妆镜:观察镜中之貌。妆镜:梳妆用的镜子。

③南朝:指南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石城:即石头城,是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京城。

④沧州:佛经中的色空境界。寒梦:指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

⑤角枕:枕头。古代有“四宝”之称,其中玉比为首,角为次,枕为第三,被为第四。这里指枕头。江声:指水声或船行之声。

⑥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倦羽:疲乏的羽毛。这里借指倦鸟归巢。

⑦霜半秋菘:指秋天收获的白菜刚到霜降的时候。秋菘:秋季收成的白菜。

⑧拨灰:点燃炉灰。吟啸:吟咏长啸,指吟诵诗歌,发出长长的声音。罢: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觉捕捉到了金陵(今南京)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并以此表达了对金陵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堪称佳作。

首联“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象。朝霞如美丽的女子化妆,映照在石城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夕阳下的景象也很美,落日的余晖照在石城上,使石城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金陵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喜爱之情。

颔联“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诗人将沧州比作进入寒冷梦境的地方,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留恋之情。同时,他通过倾听江声的方式,感受到了江水的流淌和风浪的激荡,使得他的心情更加激动。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感受的表达,展现了金陵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情感和热爱。

颈联“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则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生活状态和诗人的感受。诗人用“天涯倦羽”来形容自己已经厌倦了漂泊的生活,想要在这里安定下来。而“霜半秋菘”则是指秋天的白菜已经过了霜降的季节,成熟即将收割。这两个意象不仅描绘了金陵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深深眷恋。这两句诗通过对生活状态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金陵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尾联“想得拨灰吟啸罢,夜深梧影一栊明。”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金陵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经历了很多难忘的时刻。他常常在夜晚吟诵诗歌,欣赏梧桐树的影子,感到非常宁静和满足。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前文的内容,也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一首表现金陵美景和诗人感受的佳作。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陵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表达了对金陵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