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道中三首 其一

款段乘凉未五更,徐河十里雾中行。
前村烟树望不见,欲到忽闻鸡犬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山道中三首 其一》是金朝蔡珪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蔡圭,字子材,号东园居士,是金朝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天德三年进士及第,官至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并最终担任潍州刺史。由于其出色的文学才华,他在文名上被誉为“辨博号称天下第一”。
  2. 诗歌原文:款段乘凉未五更,徐河十里雾中行。前村烟树望不见,欲到忽闻鸡犬声。
  3.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金朝,具体的时间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断为诗人在其任职或出行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宁静场景,以及到达村庄时突然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感受。
  4.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传统的诗歌形式,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雾气、树木、村庄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同时,诗中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款段乘凉”描绘了诗人行走的状态,“徐河十里雾中行”则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迷蒙与静谧。
  5. 情感表达:通过诗人的眼睛,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诗中的“望不见”和“忽闻鸡犬声”,既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也透露出一种隐约的恐惧和不安;而最后的“欲到”则转化为一种坚定与期待,体现了诗人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决心。

《燕山道中三首 其一》作为蔡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作,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