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贞洁。
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
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
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
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忆秦娥 咏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咏竹》是一首元代王丹桂的词作,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不凡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王丹桂,字君玉,号东篱子,元代诗人、散曲作家。他在元朝时期活跃于文学舞台,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以清新脱俗著称。
作品原文:
性贞洁,枝疏影淡,凌霄一品,不与凡花争春色。
根蟠地,节劲风霜,岁寒三友,独向青天展素颜。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高尚品质和非凡精神风貌。”性贞洁”直接赞美了竹子的纯洁和坚贞,暗示其不受世俗污染的品性。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特点,如”枝疏影淡”、”节劲风霜”等,这些形象生动,使得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明。
艺术手法:此词的艺术手法多样,既有对竹子外观特征的描绘,也有对其内在品质的赞美。词中的意象丰富,如”凌霄一品”、”岁寒三友”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使得整首词更加优美动人。
文化意义:《忆秦娥·咏竹》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此外,竹子的生长特性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
《忆秦娥·咏竹》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对竹子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刻诠释。王丹桂通过精湛的笔法,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不凡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竹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