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林十二咏 其七 指柏轩

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
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师林十二咏 其七 指柏轩》是元末明初的诗人王行所作。在这首诗中,王行通过描绘古柏树和山僧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禅意。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王行,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他的生平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荡,后与高启、徐贲、张羽等被称为“十友”。在文学上,他淹贯经史,百家,且议论踔厉。
  2. 诗歌原文: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
  3. 诗歌鉴赏:王行的这首诗以古柏树为描写对象,用“昼阴阴”形容古柏树在日光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诗句“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通过对比古柏树和时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展现了山僧对古柏的理解和内心的平静。这种禅意不仅体现在对古物的欣赏上,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来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
  4. 写作手法:王行在这首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古柏树比作有生命和智慧的存在,赋予了它以感知禅意的能力。这种手法使得古柏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具有深度和内涵的存在。同时,通过对“山僧”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感,使读者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疲惫,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去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师林十二咏 其七 指柏轩》不仅展现了王行深厚的文学造诣,还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递了深刻的禅意和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