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
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
【注释】
指柏轩:即柏轩。
师林十二咏:师林,在今浙江绍兴,相传为东晋僧人慧理所居。十二咏,指《慧理十二题》。
古柏昼阴阴:指柏木树冠郁郁苍苍。
当轩岁月深:指在轩中岁月长久。
山僧常笑指:指山中老和尚经常指着柏树说。
应解识禅心:应当理解出这柏木是悟道的化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作者为诗人陆游的好友、诗论家严羽。严羽曾作《沧浪诗话》,提倡诗歌要“妙悟”,主张诗歌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强调诗歌要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和精神世界,反对摹古和模拟。这首五律,即是严羽“妙悟”说的体现。
首联“古柏昼阴阴,当轩岁月深。”开篇便以古柏为对象,点明时间与位置,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颔联“山僧常笑指,应解识禅心。”紧承上一句,写山中老僧常常用手指向柏树,似乎在指点什么,并认为那柏树就是悟道的化身。颈联“师林十二咏,其七指柏轩。”直接点明柏树,并表明这是师林十二咏之七,即“指柏轩”。尾联“此君非俗物,聊复记吾庐。”说明柏树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具有灵性的,于是写下了这首咏柏的诗。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平淡而清新。前两联描写了柏树的生长环境和状态,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对柏树的情感和态度。整首诗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或比喻手法,却在朴实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