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林十二咏 其九 玉鉴池

方池开玉鉴,炯炯湛虚明。
瘦影休烦照,心凉已共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行,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元代苏州府吴县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王行的文学作品《师林十二咏 其九 玉鉴池》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诗作背景:王行生于元代至正年间(1331-1395)。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末乱世到明朝洪武初年的政治变迁。在政治风波中,他虽曾受雇于富商沈万三之学官,并一度隐退石湖,但因蓝玉案牵连家族不幸罹祸。
  2. 文学成就:《师林十二咏 其九 玉鉴池》展现了王行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该诗以方池开玉鉴,炯炯湛虚明为开端,描绘了清澈的池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的光芒。瘦影休烦照,心凉已共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清凉。
  3. 艺术特点:王行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造诣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有《二王法书辨》一书传世。

王行的《师林十二咏 其九 玉鉴池》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还能够体会到王行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