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淞泖中

入夜初过泖,苍茫兴杳然。
大星悬树杪,新月出帆前。
野酒聊供醉,渔歌屡恼眠。
归欤绣川上,欲办钓鱼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淞泖中’是一首由元代诗人王祎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展开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祎,字子充,号竹洲,生于至顺二年(1331),卒于元末,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入夜初过泖,苍茫兴杳然。
    大星悬树杪,新月出帆前。
    野酒聊供醉,渔歌屡恼眠。
    归欤绣川上,欲办钓鱼船。

  • 译文:在入夜时分,我初到泖地,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期待。
    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挂在树梢,新月从渔船前升起。
    带着一点酒意,我享受着这种宁静的夜晚,而渔夫们的歌声却让我难以入睡。
    我渴望回到那宁静美丽的绣川之滨,那里是我钓鱼的好去处。

  1. 诗歌鉴赏和背景
  • 诗歌鉴赏:《过淞泖中》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夜幕下初次到达某个地方时的心境。诗中的“大星”、“新月”等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朝末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王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面对未知世界的困惑、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风格与特点
  • 风格特点: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
  • 艺术特色:诗中的意象鲜明,如“大星”、“新月”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自然景观,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某种理想或愿景。同时,诗中的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过淞泖中》作为一篇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王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王祎文学成就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