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姑苏台有感

故垒萧然起暮尘,凭高何处吊忠臣。
山连吴越东南近,天入江湖上下均。
岁月多因催发变,文章未足济身贫。
悠然今古无穷恨,落日商歌暗损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姑苏台有感》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敏慧,长而师从柳贯、黄𧪽学习,以文章名世。元末因观时政衰敝而隐居青岩山,后被朱元璋召用,官至翰林待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故垒萧然起暮尘,凭高何处吊忠臣。
    山连吴越东南近,天入江湖上下均。
    岁月多因催发变,文章未足济身贫。
    悠然今古无穷恨,落日商歌暗损神。

  2. 诗歌解析

  • 故垒萧然起暮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和思考。
  • 凭高何处吊忠臣:通过“凭高”二字,传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心境,同时“吊忠臣”表明了诗人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 山连吴越东南近:描述了地理位置的特点,强调了其与吴越地区的紧密关系。
  • 天入江湖上下均: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也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变化。
  • 岁月多因催发变:指出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变迁,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认识。
  • 文章未足济身贫: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文学成就与社会现实之间差距的感受。
  • 悠然今古无穷恨: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遗憾,体现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
  • 落日商歌暗损神:通过描写夕阳下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失落。

《登姑苏台有感》不仅是王祎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