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曲 其一

低低门前两桑树,忆君别时桑下去。
桑树生叶青复青,知君颜色还如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别曲 其一》是明代王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祎,明末诗人,字子章,号东山逸史,福建建阳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离愁别绪,语言简练而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甚大。
  1. 原文节选
  • 低低门前两桑树忆君别时桑下去。
  • 桑树生叶青复青知君颜色还如故。
  1. 译文解读
  • 低低门前两桑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门前景象,两棵桑树低低地生长在门前,象征着长久的等待和思念。
  • 忆君别时桑下去:诗人回忆起与朋友分别时的一幕,那时桑树正从嫩绿的枝条逐渐变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变迁。
  • 桑树生叶青复青:通过反复的“青”字,强调了桑树始终不变的生机勃勃的状态,象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朋友间的情感依旧新鲜如初。
  • 知君颜色还如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不变容貌的认知,即使时间改变了外在的一切,但内心的感受和记忆却是恒久不变的。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以“桑”作为主要意象,不仅因为桑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也因为它在古诗中频繁出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 情感表达:王祎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不舍。
  • 语言风格:全诗用词简练,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引起共鸣。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但同时也是文学创作极为活跃的时期,许多文人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寄托理想。
  • 文化影响:王祎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审美典范。
  1. 主题思想
  • 友谊的珍贵与永恒:诗中的“桑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友情的象征。通过对比桑树的生长与人的衰老,反映了友情的珍贵和不可替代。
  • 时光流转与情感的坚守:尽管时间流逝,但诗人坚信友情不会改变。这种对友情的坚持和赞美,是对人性美好一面的颂扬。
  1. 鉴赏评价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王祎的《忆别曲 其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被后人广泛传颂。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对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忆别曲 其一》不仅是王祎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古代友谊和离别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思,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