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额婺城,十里其周。
昔圮今崇,伊谁云谋。
谋夫虽多,材则匪优。
宪司有命,总于叶侯。
侯来自括,其政有捷。
乃颁役要,乃定土法。
乃稽民籍,第其乙甲。
庶民毕来,遐迩爰发。
取土于隍,取石于冈。
筑之登登,鼛鼓载扬。
侯来戾止,督我巡功。
载劬厥躬,食息靡遑。
自春徂秋,为日凡百。
功以告成,不缓不亟。
雉堞云连,楼橹山植。
既壮既严,势乃雒雒。
方役之兴,民讹孔腾。
侯曰尔民,尔毋卒争。
凡今之为,图尔于宁。
尔宁尔居,其溃于成。
城既成矣,民则具喜。
我有室家,我有父子。
昔危莫保,今获攸止。
匪侯我恩,畴克臻此。
维古有言,民心靡坚。
可与乐成,虑始则难。
维侯不疑,事以卒完。
维侯不欺,民以卒安。
至坚者金,不朽者石。
金石可毁,孰载侯绩。
维侯之绩,有永无斁。
作此颂诗,用播乡国。
婺州新城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婺州新城诗》是明朝王祎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王祎,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婺州新城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民间生活。
- 写作时间:这首诗作完成的具体时间不详,但考虑到王祎的生平经历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他晚年或是在担任某重要官职期间创作的。
诗歌原文
额额婺城,十里其周。昔圮今崇,伊谁云谋。谋夫虽多,材则匪优。宪司有命,总于叶侯。
侯来自括,其政有捷。乃颁役要,乃定土法。乃稽民籍,第其乙甲。艺术手法
- 象征寓意:通过“额额婺城”等字眼,诗人表达了对城市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发展变迁的关注。同时,“昔圮今崇”暗示了城市从衰败到兴盛的转变过程。
- 对比手法:“昔圮今崇”与“伊谁云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政治力量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也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王祎在《婺州新城诗》中采用了简洁而直白的语言,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易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其文学上的高超技巧。
- 主题思想
- 反映时代变迁:《婺州新城诗》不仅描绘了婺州的地理和历史,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诗人通过对城市的描述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 批判现实:诗中“谋夫虽多,材则匪优”等句子,批评了当时政治决策的不合理性及人才使用上的失误,体现了诗人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 关注民生:通过对“颁役要”、“定土法”等活动的描述,诗人关注并记录了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反映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 评价鉴赏
- 文学价值:《婺州新城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严谨的结构、生动的描绘和深远的思考,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王祎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动态。
总结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婺州新城诗》不仅展示了王祎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