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遂初过山居

秋气谁相问,荒居懒闭门。
剑歌双鬓换,国步寸心存。
漫写当年事,偏惊此日魂。
风流非旧日,有虱对谁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人遂初过山居》是唐代王翰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与故人在秋日相会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其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故人遂初过山居》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行的时期。诗中的“秋风”和“剑歌”,暗示了诗人身处边塞或山林之中,可能是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
  • 个人经历:据史料记载,王翰在仕途不顺后,选择归隐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首诗可能表达了他对于过去仕途生涯的回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内容解读
  • 主题表达:《故人遂初过山居》主要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诗中“剑歌双鬓换,国步寸心存”描绘了诗人从繁华到寂寥的人生转变。
  • 情感抒发:诗歌通过对比昔日的风流倜傥和现在的孤寂,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无奈。
  • 生活写照:“漫写当年事,偏惊此日魂。”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与故人的重逢中,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同时也被当前的孤独所震撼。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作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象征意义:诗中的“秋气”、“剑歌”、“国步”等元素富含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转变和人生的轨迹。
  • 结构安排:全诗结构清晰,首尾呼应,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观的转变。

《故人遂初过山居》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变迁的诗歌,也是唐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