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军渡淮

挟策南游已十年,梦魂几度拜幽燕。
王师近报清淮甸,羽檄今当到海壖。
妖气苍茫空独恨,生民憔悴竟谁怜。
庙堂早定匡时策,我亦归耕栗里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大军渡淮》是元末明初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并非唐代作品。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时局的关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翰,字时举,元末隐居中条山,后入明为周王橚长史,因谏不纳而断指佯狂去。入明后,起为翰林编修,谪廉州教授,死于彝民起义之中。他的生平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

  2. 诗歌原文
    挟策南游已十年,梦魂几度拜幽燕。
    王师近报清淮甸,羽檄今当到海壖。
    妖气苍茫空独恨,生民憔悴竟谁怜。
    庙堂早定匡时策,我亦归耕栗里田。

  3. 诗歌赏析:此诗以“闻大军渡淮”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挟策南游已十年”,反映了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活和对仕途的执着追求。“梦魂几度拜幽燕”,可能是指诗人多次前往北方,与朝廷有所联系。“王师近报清淮甸”,展现了国家军队的胜利和国家的安定。最后,“庙堂早定匡时策”,诗人寄望于朝政清明,能够制定出挽救时局的良策。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理想追求。

王翰的《闻大军渡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充满政治寓意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翰的诗风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