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静林寺

寻幽偶到南山寺,绝境人间那得双。
贝叶翻经神鹿听,昙华贮水毒龙降。
法雷振座响磬铎,灵风入殿摇幡幢。
题诗每向上方宿,雪峰倒影沉西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静林寺》是元末明初的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元末明初:王翰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文化多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 历史环境:当时文人常常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王翰的这首《游静林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个人经历:王翰可能亲自游览过静林寺,或听闻过关于该寺庙的传说,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1. 诗歌原文
  • 寻幽偶到南山寺,绝境人间那得双。
  • 贝叶翻经神鹿听,昙华贮水毒龙降。
  • 法雷振座响磬铎,灵风入殿摇幡幢。
  • 题诗每向上方宿,雪峰倒影沉西窗。
  1. 诗歌鉴赏
  • 意境高远:这首诗通过对静林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庄严。诗中的“绝境人间那得双”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独特景象的珍视之情。
  • 语言简练:王翰在短短的七句话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禅意浓厚:虽然不是专门论述禅理的作品,但王翰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禅宗特有的宁静与深远。

王翰的《游静林寺》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和升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