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田春色

敛衽重寻瓜瓞诗,二君被化圣明时。
人心似日云烟蔽,圣德如天草木知。
风暖平原花发早,雨昏高树鸟归迟。
如今犹有风流在,阡陌纵横不忍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田春色》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与创作时期
  • 基本信息:王翰,字时举,元末明初人,河南禹县人,隐居中条山。入明后曾任周王橚的长史。王翰生卒年不详,但其文学活动主要发生在元末明初。
  • 创作时期:王翰创作此诗的确切年份不详,但据记载其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文人多有隐逸之举。因此,王翰的《闲田春色》可能是在他的隐居生活中所作。
  1. 作品原文
  • 《闲田春色》的原文如下:
敛衽重寻瓜瓞诗,二君被化圣明时。人心似日云烟蔽,圣德如天草木知。  
风煖平原花发早,雨昏高树鸟归迟。如今犹有风流在,阡陌纵横不忍犁。  
  1. 艺术特色
  • 景物描绘:《闲田春色》在艺术表现上非常细致入微,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句“风暖平原花发早,雨昏高树鸟归迟”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中的圣明时代的怀念。“如今犹有风流在,阡陌纵横不忍犁”反映了对过去美好岁月的缅怀及对现代生活的淡然态度。
  • 格律严谨: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闲田春色》严格遵循古代诗歌的格律,每句七个字,共计四十六个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王翰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面貌。他的诗作成为研究元代及明代初期文化、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
  • 文学影响:尽管王翰在后世的影响可能不如一些著名的诗人那样深远,但他的作品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闲田春色》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