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思亲图

暮山高处白云生,游子登临泪满缨。
恨不此身生羽翼,随云飞去到亲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云思亲图》是唐代王翰的作品,一首表现游子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游子站在高处远望白云,心中涌起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
  • 王翰: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暮山高处白云生,游子登临泪满缨。”描绘了傍晚时分,游子登上高山,望着远处的白云,眼中不禁充满了泪水。
  • 诗句二:“恨不此身生羽翼,随云飞去到亲庭。”表达了诗人渴望化作一只鸟,乘风飞翔,飞往父母所在的家乡。
  1. 主题思想
  • 游子的孤独与渴望:诗中游子的登高望远,不仅是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体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孤独无助。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对白云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强调了人在大自然面前应当保持谦卑与敬畏。
  1. 文化背景
  •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自然经常被用来象征人的情感和理想。王翰的《白云思亲图》正是这种传统的象征性表达。
  • 游子与故乡情结:中国古代社会普遍重视家族与乡土情结,许多文人墨客都有通过诗歌来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白云”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游子心中的思念之情,白云升腾、变幻莫测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诗歌更加贴近游子的内心世界,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影响
  • 历代传颂:《白云思亲图》作为王翰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历史上被多次传颂,成为了表达游子思乡情感的经典之作。
  • 研究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的学者而言,《白云思亲图》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王翰的《白云思亲图》不仅是一首表达游子对家乡亲情思念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和对家园的眷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