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松江金文振同知

北州太守近新归,湖海飘零兴已违。
锦绶却藏桃竹箧,乌巾自称木棉衣。
鲈生浙水思张翰,鹤唳华亭叹陆机。
书札频频劳问讯,白头相见故人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代诗人叶兰的《寄松江金文振同知》

叶兰,字楚庭,号寓庵和醉渔,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生平颇为传奇,元末官至太常礼仪院奉礼,后因周伯琦的推荐入金陵,但叶兰因以诗讽之,被周伯琦荐举,最终投水自尽。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其作品《寄松江金文振同知》便是他生命最后阶段的见证。

《寄松江金文振同知》是一首诗作,通过描绘北州太守归乡后的生活变化以及他对故人、旧游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叶兰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还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和抗争。

在这首诗中,叶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锦绶却藏桃竹箧”和“乌巾自称木棉衣”,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深刻地勾画了主人公的形象与心境。通过这些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寄松江金文振同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它更像是叶兰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元末明初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

叶兰的这部作品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载。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才情和情感,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