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县天平山范庄

为儒始信为农乐,林屋萧萧住丛薄。
大溪小溪作襟带,叠嶂层峦似城郭。
秋深黍熟山果收,紫栗如拳豆垂角。
我行终日疲两眼,竹杖芒鞋信双脚。
老翁八十发如丝,双手叉胸言错愕。
门前见客疑且迎,唤妇张灯事藜藿。
自言去县百馀里,山路崎岖溪水恶。
平生不识州与府,天上何人坐黄阁。
吁嗟世教日沉沦,古道凋零奸伪作。
天阴雨黑走狐狸,暮四朝三养猿玃。
山中民物自鸿庞,鸡犬比邻长淳朴。
羲农去国几春秋,秦汉遗民有耕凿。
嗟予逐逐何所为,膏火荧煌自销烁。
何时筑室问桑麻,白石清泉老丘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吴县天平山范庄》是元代诗人叶懋的作品,通过描写游览吴县天平山范庄的经历,展现了当地自然风光的美丽与淳朴的民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简介
  • 叶懋的背景:叶懋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以简洁明快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自然景观。他的诗歌在后世受到广泛赞誉,被后人传诵。
  • 对儒家学说的信仰及热爱农耕生活:在《游吴县天平山范庄》的开头两句“为儒始信为农乐”,表达了叶懋对于儒家学问的尊崇以及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认同。
  1. 诗作内容解析
  • 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游吴县天平山范庄》不仅描述了范庄的自然风光,还提到了周边的古迹如范公祠、范仲淹纪念馆等,体现了叶懋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 情感的流露: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生活的羡慕,叶懋通过对吴县天平山范庄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
  1. 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天平山的历史地位:天平山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景区,也是苏州市乃至江苏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1982年和1995年,天平山庄被分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范庄的演变:作为范仲淹的家族庄园,天平山庄在历史的变迁中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叶懋的这首长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给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灵感和创作的素材。许多诗人都曾以天平山为主题进行创作和研究。
  • 旅游文化的体现:天平山范庄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农业生活的重要窗口。通过参观和学习,游客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和儒家思想。

叶懋的《游吴县天平山范庄》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