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杂咏 其一

水精宫殿柳深迷,朝罢千官散马蹄。
只有词臣留近侍,经筵长到日轮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京杂咏 其一》是元朝周伯琦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北京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作原文
    水精宫殿柳深迷,朝罢千官散马蹄。
    只有词臣留近侍,经筵长到日轮西。

  2. 作者简介

  • 周伯琦(元代),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入仕至退隐的转变,最终成为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 他的文学成就显著,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上京杂咏》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北京城美景的深刻印象。
  1. 诗作内容解析
  • “水精宫殿柳深迷”:描述了北京城内宫殿的华丽与宏伟,以及皇宫周围柳树的繁茂。这里运用了“水精”这一比喻,形容宫殿的珍贵和璀璨,同时也突出了柳树的美丽和生机。
  • “朝罢千官散马蹄”:描绘了皇帝退朝后,文武百官纷纷离开,留下京城的宁静和秩序。这里的“朝罢”指的是皇帝退朝,而“千官”则指众多官员。
  • “只有词臣留近侍”:反映了文人墨客在宫廷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权,他们常常能留在皇帝身边参与政事,享受特殊的待遇。这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的参与和影响力。
  • “经筵长到日轮西”:描述了皇帝常去的经筵,即讲学场所,那里他可以聆听儒士们的言论,并从中汲取智慧。这里的“日轮西”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象征着一天的工作结束。同时,“长到”也强调了皇帝对经筵的重视和频繁访问。
  1. 文化背景与象征
  • 在中国文化中,北京被视为帝王之地,象征着皇权和权威。而“水精宫殿”不仅是对北京建筑的赞美,也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和权力。
  • 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被用于表达生机和希望。而在这首诗中,杨柳成为了北京的一个美丽标志,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还暗示了城市的繁华和历史的深厚。
  • 诗人通过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政治生活,表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上京杂咏 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北京城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有人文氛围的浓厚。
  • 这首诗不仅是对北京城的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其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它通过对北京城的描述,传达了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 在文学史上,《上京杂咏 其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元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上京杂咏 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北京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和艺术特色,领略古代诗人的创作才华和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