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衡
【注释】 塞漠:塞外。穹庐:古代蒙古人居住的圆形帐篷,即毡帐。万营:指众多的军营。 平沙:平坦的沙地。细草:稀疏的草地。际天青:与天空相接。柳林:柳树成荫的地方。老校:年老的军校。 理箭翎:整理箭杆上的羽毛。 【赏析】 《上京杂咏》共三首,这是第三首。诗人在描写塞外辽阔的沙漠和草原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戎马生活的豪迈情怀以及渴望建功立业、驰骋疆场的强烈欲望。 “塞漠”两句,写大漠中的军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上京杂咏 其六》。 诗句解析: - 细沙新筑御家坡:描述了一个新的皇家建筑——御家坡,它是由细沙建造的。这里的"细沙"可能指的是用细腻的沙子或泥土建造,而"御家坡"则是指皇家的居住地或宫殿。 - 恰有清尘小雨过:这里的"恰有"可以理解为刚刚好或者恰好,"清尘"指的是皇家的尘土,"小雨过"则是指雨后的景色。整个句子描绘了一幅雨后皇家尘土被雨水冲刷的景象。 -
【注释】 上京:指北京。苍松岭:山名,在今河北省易县南,有苍松翠柏而得名。云拥苍松:云雾笼罩着苍松岭。雄:壮阔高大。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九州:中国古称。万载千秋岁:指帝王统治长久如一万年。天垂日照中:指帝王统治像太阳一样照耀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上京杂咏》组诗中的第二首。作者以雄健的笔调描绘了北京城巍峨壮丽的景色和雄伟的皇家气派,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注释:玉阶上的露水晶莹如玉,夜深了凉风也悄悄吹入凤楼。曾把翠云裘穿上身没有?上京的六月比秋日还要寒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中“玉阶”、“凤楼”、“翠云裘”都是诗人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首句写景,以露华流和夜久凉来烘托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二句抒情,借翠云裘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三句写景,通过与“秋”的对比来衬托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在榆林夜宿时,月光如水洒满大地。酒宴上,红烛摇曳,觥船摇曳生姿。相逢之时,不要询问对方的儿家姓,因为我已经喝得醉意朦胧,只留下了白玉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赴边塞途中所作,描绘了夜晚在榆林的酒宴场景。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上京:指京城长安。杂咏:诗歌形式之一,多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 词臣:宋代皇帝身边负责起草诏令、奏章的官员。近侍:靠近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宦官。经筵:皇帝读书的地方。长到日轮西:即长到太阳西落的时候。 【赏析】 《和凝集》中共有七绝一首,题为《上京杂咏》,这是其中的第四首。此诗写词臣之忠心,颂皇帝之圣明,是一首颂扬君主的好诗。 诗的前三句,描写了朝罢之后的景象:金碧辉煌的水精宫殿里
注释: 昔年添竹延秋蔓,露叶离披马乳寒。昔年添竹,指当年种植葡萄的时候,在庭院中种下葡萄藤,现在秋天到了,葡萄藤上挂满了葡萄。露叶离披,指葡萄叶被露水打湿后,有些脱落,看起来有些凌乱。马乳寒,指葡萄叶上的露珠像马的乳汁一样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今日天涯忽开卷,还如架底夜凉看。今日,指现在的这个时刻,突然发现打开书卷,就像当初在葡萄架上看书一样凉爽。 赏析:
注释:一片秋云映照在江面上,老和尚将影子收拾进葡萄里。小窗外只有诗作相伴,不羡慕凉州的富贵生活而自视甚高。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一片秋云江上影”,以“一片秋云”形容江面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流逝。第二句“老禅收拾入葡萄”则描绘了一幅老和尚用葡萄叶包裹住江上的秋云的画面,这种看似平凡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注释: 翠屏香断。 梦绕潇湘岸。 旧曲不禁愁,汗漫,分付秦筝斜雁。 吴笺赋恨难成。 丹青恼杀苏卿。 一片碧梧苍石,谁教写出秋声? 译文: 翠绿的屏风香气已经断绝, 梦中环绕着潇湘岸边。 旧时的曲子让人难以承受这无尽的哀愁, 把琴弦拨动,就像被斜飞的大雁带走。 吴地的纸张上无法写下怨恨之情, 画师却因为这幅画而烦恼。 那片碧梧苍石,是谁把它描绘出来, 竟然把秋天的声音都写出来了呢? 赏析:
注释与赏析: 鹿田寺集杜五言 水花分堑弱,山木抱云稠。 更宿招提境,还同惠远游。 注释: 这句诗的意思是:“水流的水花被山沟分成了两道,显得十分微弱;山上长着的树木紧紧地抱着云雾,显得很浓密。” 这里的“水花”指的是山中的溪流,“堑弱”则形象地描绘出溪流细小、蜿蜒的特点;“山木”则是山中的树木,“抱云”则描绘出树木葱郁、密集的景象。这两个自然景象的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